幻思岛文学>穿越>我要做皇帝 > 第九百一十九节 从此朕既国家!(1)
    刘彻驱车,带着文武百官,在军队的簇拥下,来到了太庙之外。

    太庙与未央宫的距离本来就不远。

    在事实上,整个汉室历史的前中期,先帝的宗庙,都是陈列于未央宫和长乐宫的宫墙之下。

    这是为了方便皇帝能时刻前往祖宗的宗庙之中,与先祖交谈,获得祖先的授权和力量加持,从而统治天下。

    譬如,汉书记载,宣帝即位初期,就常常前往昭帝的孝昭庙,经常整夜整夜待在孝昭庙之中,长跪昭帝衣冠前。

    这个举措的效果非常明显。

    不止使得霍氏不敢对其动手。

    而且拉拢了包括张安世在内的许多昭帝遗臣。

    霍光死后,霍氏的子孙们甚至曾经打算和计划趁宣帝夜宿孝昭庙时发动兵变,挟持宣帝,再行废立。

    但此事被宣帝所洞悉,兵变失败,霍氏被诛杀干净。

    从那以后,汉家才确定了‘夜不入庙’,只能‘待明而入’的制度。

    宣帝依靠着死了的昭帝,才稳固了自己权利,拉拢了大臣和贵族。

    但搞笑的是,宣帝一死,他的儿子元帝,就把昭帝衣冠出巡的必经之路肥牛亭赐给了大臣张禹做陵墓,从此昭帝衣冠只能绕道。

    从这就可以看出来,老刘家的皇帝们呢。

    对于祖宗其实不是那么尊重的。

    就像刘彻现在所走的这条御道。

    它是惠帝修建的,为了方便自己出入未央宫,前往长乐宫请安。

    但问题是,这条道路横亘在刘邦的高庙衣冠出巡必经之路。

    为了自己方便,老爹的衣冠出巡之路都能抢。

    这要放在礼法制度严苛的宗周时期,惠帝能被天下人的唾沫淹死。

    但在汉室,天子最大,天子没有错误(人主无过举)。

    所以,为了维护惠帝的光辉和伟大,就只能麻烦刘邦的衣冠挪窝了。

    于是,就有了原庙制度。

    将刘邦的衣冠送到了渭北的长陵,在当地给刘邦再起一座神庙,供奉其衣冠。